鲁迅、季羡林、林徽因、张爱玲等人,皆是近代史中,熠熠生辉的文化巨匠。
虽然文采所长各有不同,但脾气上却有一个共通之处:都不太喜欢冰心。
那么,他们是嫉妒冰心的成就,还是另有隐情?
冰心之“爱的哲学”
冰心的儿子吴平(中)
这是90年代,冰心之子吴平,在小学参加冰心纪念活动的照片。
背景是一幅冰心的雕塑图像,更附有冰心的名句,“有了爱就有了一切。---冰心”。
“爱”的也是冰心文学的一贯主题。
冰心童年照(中)
冰心生于1900年,其父谢葆璋是北洋海军的副舰长,后来更是烟台海军学校的校长。
所以冰心童年生活优渥,教育资源也是高人一等。在自家的花园中,塑造着自己的“公主梦”。
18岁时,冰心开始以才女身份,陆续发表《繁星春水》诗集,行文中洋溢满了“母爱”与“人类之友爱”。
而冰心恐怕无法感受到的是,在她华丽的家庭围墙外,此时举国军阀混战,人命如草芥。
她文章中的“人类之爱”,此刻显得多么小众而苍白。
当然,围墙之外的民生与冰心是无关的,她是生活在美好的隔离罩中的。
在尝到《繁星春水》给自己,带来才女之名的甜头之后,冰心决定延续这样的风格,继续在“爱”上做文章。
24岁时,冰心开辟了《寄小读者》的专栏,此时的她,扮演起了知心母亲,和心灵导师的身份。
这段经历和文字,都让冰心颇为自豪,她不无自我升华地自述道:
“《寄小读者》中,自己写的如行云流水,一点也没有矫揉造作”。
不可否认的是,在五四运动的浪潮中,冰心以其简短的新式文学,深受一批忠实的“小读者”的喜爱。
由此,也获得了显赫的才女声望,可以说是少年成名。
但是,却也让同期的一批文化人,对冰心嗤之以鼻。
季羡林对冰心的印象
季羡林
国学泰斗季羡林出生在1911年,比冰心少11岁,算起来是冰心的晚辈。
所以,季羡林年幼之时,算得上是冰心的小读者。
30年代初期,季羡林在清华园读书时,冰心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文学家,并在清华大学教书。
于是,季羡林慕名而来,想旁听一下冰心的“爱得哲学”。
没想到的是,冰心严肃的清点人数后,非常严厉的让没选修她的课的同学,不要旁听。
其言辞之严厉,让季羡林“悚然而惊”,与冰心文字中所刻画的,对晚辈的母爱与友爱,实在相差太远。
至此以后,季羡林再也没有去旁听过冰心的课。
其实,当时的清华园氛围还是开放。如朱自清、郑振铎等人的课堂上,旁听的学生如云,老师们也是非常欣喜学子们的好学。
但是,冰心作为较为年轻的老师,而且素来宣扬“爱”。却对青年的求学者如此排斥,是季羡林们万万没想到的。
鲁迅对冰心的评价
鲁迅先生出生于1881年,比冰心大19岁。无论从才学和年纪,都算得上是冰心的前辈。
而鲁迅对冰心的评价,就非常得直接,他在给其弟周作人的信函中,不客气地说:
“冰心过于爱惜名声。她和那些因为被调戏,而上吊的女人无异”。
而鲁迅如此评说冰心,也是事出有因的有感而发。
彼时,燕京大学有位神学教授,名为刘廷芳。他是冰心的爱慕者。
为表达对冰心倾慕,他在《晨报》上,发表了一首小诗《寄冰心》。
没想到的是,冰心为了彰显自己的“冰清玉洁”,很快在报刊上也发表了一篇文章为《能道德蓄文章》。
抨击了刘廷芳,让他先提高个人的道德水平,再出来作诗。
并让燕京大学给《晨报》报馆致函,让他们在自己报纸上声明,刘廷芳的诗并不是写给“此冰心”。
一通操作下来,让文化圈瞠目结舌,鲁迅也认为不至于此,故有感而评。
张爱玲和苏青对冰心的评价
张爱玲
张爱玲生于1920年,是现代著名女作家。
不同于冰心的满口大言,张爱玲更显笔锋犀利,善于描述人性之复杂。
尽管年纪比冰心小20岁,但是在采访中,张爱玲仍直言不讳:
“如果把自己和冰心并列,自己是不同意。除非是苏青,自己才觉得靠谱”。
显然,在文字的审美上,张爱玲是瞧不上冰心的。
苏青
当时,与张爱玲齐名的,是一位同样上海的女性作家,苏青。
苏青生于1914年,小时候估计也是冰心的小读者。
然而,长大后的苏青却不喜冰心的作品,最重要的原因大概便是“长大了”。
苏青曾调侃自己,似乎被冰心的文字骗了。
“冰心的作品总给人这样感觉,这位写者似乎总是从一位被宠爱的美女的视角,来描述世界。但是,当看到冰心本人之后,却并不美丽,也不脱俗。所以有种被骗的感觉”。
确实,在冰心的文字里,姿态做得非常足,给人感觉就是一位被世界所宠爱的美人。
6月8日,今年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,晚上到广东粤剧院看粤剧《三水女儿·红头巾》。以这种方式过节,别有意义,如江上龙舟卷起清风掠过,“碧艾香蒲处处忙,谁家儿共女,庆端阳”。
而冰心本人,不仅不美丽脱俗,反而还不经意间显出了善妒和攀附的情绪。
冰心和林徽因、宋美龄的往事
林徽因曾在在信中调侃冰心,“去当了大官,撤退至昆明时,领着佣人、全家坐着专机。还用军用大卡车跟在后面,载着自己睡习惯的席梦思床垫”。
冰心能有这样的待遇,全凭校友宋美龄的关系。
投桃报李,在1946年时,冰心曾在日本报刊上发表文章《时代杰出女性,我三次见到宋美龄的情景》。
辞藻中对宋女士推崇备至。
相反地,对于民国同期才女林徽因,冰心则是近乎刻薄的嘲讽。
冰心在30年代初期,发表了作品《太太的客厅》,大有讽刺这位“太太”,商女不知亡国恨。
而《客厅》中的人物,皆能在林徽因的“文化沙龙”的常客中,找到原型。
比如,“一位单身男士,喜欢讨论哲学,高高瘦瘦,戴着一副眼镜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酒鬼”,说的无疑是金岳霖。
还有“留着小胡子,看起来儒雅,是新文化思潮的领衔者”,说的便是胡适。
而当林徽因收到友人寄来的《太太客厅》的报稿时,她正在山西郊野测绘古迹,风餐露宿。
到了建国后,林徽因设计了八宝山公墓,并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、国徽等杰出作品的设计,声誉日隆。
至此,冰心不断改口说当年《太太客厅》的作品,写的是陆小曼。
“爱得哲学”的失败
冰心在尚未结婚生子时,便扮足了母爱、知心姐姐的身份。
但她自己没有想到的是,在其死后的墓碑上,被自己的大孙子写上“枉为师表,教子无方”的诉控。
起因是冰心的儿子吴平,在妻子患癌时,另结新欢,抛妻弃子并卷走了家中的大部分家产。
冰心之孙吴山,为此向父亲乞求留下多些财产,以供母亲治病之用。
但是遭到父亲吴平的冷漠拒绝。因此,父子反目,吴山更是不惜在祖母墓前,写下控诉。
可见,冰心早期以“爱得哲学”,虽然收获不菲的名声,但是在教育自家孩子身上,却没有做得很好。
是所谓爱得哲学失效,还是言传不如身教?
小结
在大师辈出的年代,各位墨客才女,各有其鲜明的文字特点与主张。
有的人一生孜孜不倦笃行之,身九死而未悔。
有的人则不过笔下轻言大义,附会人心喜好,来赚名声争地位。
听其言观其行配资可靠股票配资网站,自有后人评说。
热点资讯